首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全方位多领域提升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工作机制、110接处警新模式、医院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直通车”……日前,北京市公安局开展首届“首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创建活动,项目涵盖办案机制、监督管理、警务运行模式等方面。记者采访发现,当前,首都公安不断强化各部门、警种合力,全警全员共同参与探索法治化建设新举措,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多领域提升。
瞄准群众需求和基层需要深化改革
统计显示,北京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去年共受理电话报警800余万个。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数据和警情内容,北京市公安局探索建立了110接处警新模式。
“基层派出所依托科技力量开展指挥室规范化建设,创新建立‘一警双布’机制,将多环节警情流转传递改为接报后第一时间推送公安分局和派出所,压缩布警环节、压实全警责任,警情流转平均用时大幅下降,实现‘秒级响应’。”北京市公安局指挥部110接警中心处长刘琳说,新模式还为及时督导提供了有力抓手,接警中心每天回溯复盘警情,反馈质量大幅提升。
首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瞄准群众需求、基层需要。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执法规范化支队支队长刘彦介绍,针对群众反映多的受立案问题,首都公安打响受案立案制度的“改革仗”,坚持有案必受、必立标准,持续狠抓市局、分局、所队三级案管机制建设,每日警情三级过滤把关,实行警情案件全周期管理、全量化考核,严格考评红线刚性问责,受立案环节信访投诉同比下降67%。
在房山公安分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轻微的行政案件办理驶入“快车道”。分局通过制定《房山分局行政案件快速办理工作规范》,明确了快速办理工作的适用条件、审批流程、取证方式等内容;制作房山分局行政案件快速办理视频教学片,将流程制成展板,印制成小卡片发放到办案民警手中,从接处警到最终裁决整个流程进行了详细展示,确保了一线民警切实掌握快速办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2020年,房山公安分局共计适用快速办理程序行政拘留711人,大大缩减了民警办案时间,回应了群众对公安机关高效办案的期待。
聚焦重点难点贡献法治力量
面对伤医事件,北京将保护医务人员的立法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立法过程中,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积极配合推动,参与起草《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北京市164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警务室,237家三级医院配备了安检设备和人员,确保了良好的医疗秩序。
参与起草工作的原内保局法制处民警肖院秀说,该规定除明确卫健部门、公安机关、医院举办者和医院的“四方责任”外,重点强调了医警联动,“例如将医院、警方各自工作中获取的医疗纠纷信息、涉医110警情等共建信息平台,加强评估预警,防范伤医案事件发生。”
刘彦介绍,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公安局坚持疫情防控与服务办案“两手抓”,第一时间建立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监管场所一体化的运行模式,规范凡收必检、分区管理、远程办案等运行机制,打通就医和核酸检测“绿色通道”。2020年,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安全接收嫌疑人5.3万余人。
此外,北京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推行“律师远程会见全覆盖”,通过视频远程会见形式,律师可在预约时间进入北京16个公安分局的145个派出所、执法办案中心,与看守所监区内的在押嫌疑人进行“会面”,2020年远程会见近7000次。“远程视频会见压缩了预约等候时间,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满足律师会见需求,依法保障嫌疑人权利。”北京一轩律师事务所主任荆君望说。
信息化建设为执法规范化注入新动能
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办案”App,民警就可以看到相关的执法规范性文件,接受法制部门的在线指导,或是开展在线培训学习和考试……去年,通过该App开展移动学习的民警超过9万人次。“尤其是针对一些新型案件,及时发布法律适用意见和执法指引,对支撑一线执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公安局执法规范化支队副支队长吴畏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公安局将信息化与执法工作融合。一方面,执法办案实现信息化,电子案卷、案件办理功能升级,缩短了公安机关内部办案及与各政法机关之间案件流转的时间,提升办案效率;另一方面,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派出所办案区的一体化、智能化不断升级,全程网上管理,执法问题自动预警,异常执法数据动态监测……通过执法办案全留痕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通过强化对各个执法办案环节数据的综合研判,以及案件办理、打击处置成效的多维关联分析,能够精细掌握执法状况、精确分析执法规律、精准规范执法活动,切实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监督管理效能。”刘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