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缺失已成制约我国健康稳定发展顽症 高校报告称政务与司法领域诚信建设至关重要
诚信缺失已成制约我国健康稳定发展顽症 高校报告称政务与司法领域诚信建设至关重要
2016-05-23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admin法制网记者 郄建荣
一部民间视角版的《中国诚信建设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1日在北京发布。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诚信建设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报告首次对目前我国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进行梳理,是迄今唯一一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权威研究报告。
报告对于目前我国诚信状况用“底子薄”三个字进行了概括。报告提出,政务和司法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更加重要;诚信首先要从政府做起;同时构建诚信需要法律约束。
报告将在旅游中强制消费、劣质电梯致事故频发、走私过期食品、电视购物乱象多、电商售假、质检造假、非法经营疫苗等列入2015年发生的不诚信典型事件。
报告认为,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有害思想观念,一些人诚信意识淡薄,不讲诚信、造假欺诈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时至今日,各种不诚信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报告引用发改委的数据说,我国企业每年因不诚信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诚信缺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有序健康稳定发展的顽症。”报告说,除了公民、法人等经常不守信或违约时而出现之外,政务和司法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更加重要。
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风向标,“如果整个社会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以及整个公权制度都不讲诚信,社会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断裂和错位。”报告指出,司法领域的诚信建设更是不容忽视,“司法领域的诚信建设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报告提出,目前,应以政务诚信为抓手,联合所有相关部门,通过操作性强力度大的办法,严厉惩戒不讲诚信的事和人。
对于各种各类失信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频发不绝的原因,报告也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是失信成本低、地方保护主义、监管缺位等。“有些执法部门以罚代管,罚款之后便不了了之,而且所罚金额远不足以震慑商家不诚信行为。”报告说,这是导致一些企业敢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而过低的违法违规成本使得一些失信企业“打而不死”,甚至变本加厉。究其原因,报告指出,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充当失信企业的保护伞以及监管缺位问题。
“我们的诚信建设工作,相对来说,有‘三多三少’:道理讲得多,实际管理的办法少;单个部门的宏观粗线条办法多,相关部门齐联手操作性强的办法少;在不诚信者‘可承受范围’,的办法多,能产生‘切肤之痛’的办法少。甚至出现山寨诚信社团组织,信用机构乱象丛生,乱评比,奖项五花八门。”报告希望各级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坚决予以打击。
报告称,尽管各种不讲诚信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尽管诚信缺失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尽管诚信建设制度机制还亟待健全和完善,中国诚信建设的总体形势是健康向上的。
报告建议,诚信首先要从政府做起。“政府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从根本上树立政府在公民中的诚信形象,才能赢得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才能唤起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报告说,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法律的约束。因此,报告建议,用法律来评判商家行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通过立法者制定出充分反映道德需求的法律规范和执法者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结合,就能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纠正失信和不道德的社会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明表示,中国诚信建设研究中心还将陆续发布《中国诚信状况蓝皮书》、《中国行业诚信状况年度报告》、《地区诚信指数排行榜》等诚信专业权威研究成果。
为唤醒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诚信中国行”寻找“中国诚信榜样”大型公益活动21日也在京启动,这项活动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诚信建设研究中心2016年组织发起的中国诚信建设重大活动之一。
法制网北京5月2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