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纷”赋能昆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昆明市域是社会矛盾和风险的汇聚地,是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力量支撑地,也是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的主阵地。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8月底,全市人民调解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2303件,成功调处32144件,成功率99.5%;行政调解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5257件,成功调处21374件,成功率84.6%;司法调解、撤诉案件21651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
昆明市充分发挥市域社会治理聚合力的优势,形成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的局面。从几个县区的创新做法,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各地如何以“多元解纷”赋能市域治理现代化,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
五华
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
五华区以“云解纷”网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建立区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整合全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保险调解、医疗纠纷调解、律师调解等优质调解资源,可跨地域、跨辖区、跨层级、跨部门化解矛盾纠纷,提升调解效率。
今年7月,五华区还在全省首家成立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该中心下设金融纠纷调解室、传统民事纠纷调解室等10个调解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加强诉源治理,有效提升了五华区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五华法院不仅建立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在一些当事人较为集中的案件如物业类纠纷案件中,还建立了“一站式多元解纷进社区”的工作机制,由“人民调解员+速裁快审法官团队”组合进社区化解纠纷;五华区司法局创新推出“巡回调解服务快车”,流动式接访、全程式督办,巡回调解基层矛盾纠纷。
目前,五华区已建成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76个,成立驻区单位调解委员会53个,建立了妇女儿童权益调委会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打造“李学调解室”等个人名牌调解室4个。实现了由“单一管”到“多元治”,让群众就近获得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
盘龙
共建共治 优化“多元解纷”模式
近年来,盘龙区不断加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搭建分调裁审办公平台及线上多元解纷平台,深入对接人民调解及特邀调解组织,高效推进多元解纷工作。
盘龙区在探索中总结,创新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重大矛盾纠纷府院联动处置机制”,可加强区政府及区法院之间的沟通联络、协作配合,把关口前移,把重大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盘龙区还结合“院校审智共建法治社会基层治理机制”与“医疗纠纷调解与诉讼多元解纷机制”,不断发挥人民法院、高校法学院、医院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发展互促,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
各街道也根据辖区情况,探索出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好方法。例如,联盟街道金江路社区建立“三官一律”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辖区法官、警官、检察官和律师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西山
多措并举 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
西山区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新模式,创新“诉前解纷+多元调解+速裁快审+繁案精审”的多元解纷机制,及时、高效、低成本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8月,西山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云南首家诉源治理中心,构建全面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开辟出一条具有西山特色的诉源治理新路径。依托海量司法数据,分析疫情给西山区营商环境、依法行政等方面带来的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建议;设立云南首家赋强公证工作室,完成了全国首例信用卡债务纠纷赋强公证,并在一个月内高效顺利执结;成立了打击虚假诉讼办公室,与银行、工商局、不动产管理等单位共建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对失信者一处失信将处处受限的制裁结果;借助“网上办”“掌上办”“云上法庭”“云解纷”“互联网+智慧法院”、移动微法院等智慧法院系统,进行在线调解;将上诉较多的类案和上诉率较高的承办法官纳入管理名单,实行浮动监管和指导,减少同案不同判现象,提升司法公信力。
官渡
探索“10+1”模式 凝聚纠纷化解合力
官渡区鼓励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纠纷化解,形成了人民调解室、保险纠纷诉调对接调解室、商会调解室、劳动仲裁调解室、行政和解中心等调解组织+司法确认的“10+1”模式,有效降低了化解纠纷的成本。
官渡区法院多措并举,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在全省首家设立“昆明市官渡区行政争议调解和解中心”,使官民纠纷止步在诉前、诉中,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和明信公证处创新探索“合作解纷”模式,一次性化解509件案件;在全国首创“安心拍”一站式服务,已成功拍出171套房产,涉案金额3亿元,解决“执行难”问题。
同时,官渡区在全区23个市场、行业协会建立起商会调解工作室,为非公企业搭建商会调解“服务链”,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已采用非诉方式化解民商事矛盾纠纷8427件。
此外,官渡区以法院法庭为圆心,协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所、公证处,建立“一庭三所一处”诉调联动机制,信息共享、联动协作,集中社会力量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
昆明日报记者唐丽